众所周知,感应淬火时的频率选择是非常重要的。因为不同的电流频率,将在零件中产生不同的透入深度,在随后的淬火中可获得到不同深度的硬化层。
高频(中频)电流有个重要的特性叫表面效应,即随着电流频率的提高,高密度的感应电流,更趋向零件表面。频率越高,表面电流密度越大,电流透入深度越小。频率越低,电流透入深度越大。
对于钢制实心圆柱形零件而言,电流透入深度δ一般用式(1)进行计算
式中:ρ——钢的电阻率,20℃的钢ρ≈10-5ω·cm;800℃的钢ρ≈10-4ω·cm;
μ——钢的磁导率,20℃的钢μ≈100;800℃的钢 μ≈1;
f——电流频率,hz。
感应淬火一般是零件的表面层淬火,硬化层ds与电流透入深度有密切关系,特别是热态电流透入深度。于是我们更为关注当零件表面层达到800℃时的电流透入深度,这个深度被称为热态电流透入深度,用δ800℃表示。达到800℃以上的表面层,在随后冷却中有相当的深度就是淬火层,但因为感应加热速度很快,相变点随之提高,因此不是达到800℃的层深都能转变为淬火层。各种频率的δ800℃直接影响工件的加热方式、淬火质量和感应器设计。
对于钢制零件而言,表面层达到800℃时 ρ和μ已是定值,于是我们可以将式(l)整理、简化成为式(2)的形式,并可以直接计算各种频率的热态电流透入深度δ800℃,列于表1。
表1 各种频率的电流热态透人深度
那么硬化层ds与热态电流透入深度δ800℃应该是什么关系呢?作者根据多年的专业工作经验,认为保持式(3)的关系为最好。这种关系能使加热时间缩短、生产效率提高、淬火质量良好(表面硬度高、压缩残余应力大、淬火过渡层薄)。这种加热方式称为透入式加热方式,即硬化层小于热态电流透入深度。
ds ≈△800℃/2 (3)
圆柱形零件表面淬火时,硬化层ds与频率f 之间的关系还可用下面的公式计算:
最高频率 fmax<0000/ds2 (4)
最低频率 fmin>15000/ds2 (5)
最佳频率 f≈60000/ds2 (6)
式中ds ——硬化层深度(mm)。
利用公式(4)、(5)、 (6) 我们可以算出不同硬化层深度所需要的电流频率,并列入表2 。研究表2可知,为获得某一种深度的硬化层,可用的频率范围实际是很寛的。感应加热表面淬火,频率的选择是重要的,但还应该说明功率密度(比功率)、加热时间(或扫描淬火的速度)等参数的选择也是重要的。在选择电流频率以后,只有功率密度和加热时间(或扫描淬火的速度)两项都较为合适的情况下,才能得到满意的硬化层。
表2 各种硬化层深度所需的电流频率
圆柱形零件在选择电流频率时,还应该考虑到零件直径的影响。一般说来零件直径越大,硬化层越深,所需频率越低。俄国学者研究:当热态电流透入深度小于或等于零件直径的10%时,感应加热效率最高,最高者可达到80%;当热态电流透入深度达到零件直径的30%时,感应加热效率下降到70%。根据我们的经验,表面淬火的零件直径与电流频率之间有如下关系,见表3。
表3 零件直径与电流频率之间的关系(圆环感应器)
零件直径/mm |
10~30 |
25~50 |
45~100 |
电流频率/khz |
300~100 |
40~8.0 |
8.0~2.0 |
硬化层深度与直径大小综合考虑,可用表4选择频率。
表4 零件直径和硬化层深度与电流频率的关系
- 上一篇:各种材质模具热处理
- 下一篇:高温低碳势扩散对消除碳化物的影响